《《食品免疫学》》
作者:
宋宏新主编
出版日期:
2009-04-01
字数:
400000
开本:
16
页数:
352
分类:
教材
ISBN:
978-7-5019-6835-0
定价:
¥38.00
官网优惠价格:
¥30.4
您也可以去
购买(点击图标进入购买页)
内容简介
本书在编写中体现了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技术方法先进可靠、适用性好,密切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要求(不能照抄和雷同医学免疫学)。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陕西科技大学教授,从事食品免疫学教学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
一、免疫的本质与功能1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与特点2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4
四、抗原和抗体及免疫反应应用5
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6
一、免疫学的建立与发展6
二……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
一、免疫的本质与功能1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与特点2
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4
四、抗原和抗体及免疫反应应用5
第二节免疫学的发展及应用6
一、免疫学的建立与发展6
二、免疫学的应用7
三、免疫学与食品科学8
四、食品免疫学的教学内容与目标9
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11
第一节免疫器官11
一、中枢免疫器官11
二、外周免疫器官13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15
第二节免疫细胞16
一、淋巴细胞16
二、抗原递呈细胞(APC)25
三、其它免疫细胞27
第三节细胞因子29
一、细胞因子概述29
二、细胞因子的种类30
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31
第三章抗原34
第一节抗原的基本概念34
一、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34
二、抗原的理化特征与分类35
第二节抗原的免疫特征39
一、抗原特异性与抗原决定簇39
二、半抗原的免疫特征42
三、抗原的类属性(交叉性)44
第三节感染性抗原45
一、细菌46
二、病毒49
第四节超抗原和免疫佐剂50
一、超抗原50
二、免疫佐剂52
三、食品中的抗原物质53
第四章抗体56
第一节抗体的结构与功能56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56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58
三、抗体的功能区及其功能59
四、 Ig的水解片段60
五、抗体的抗原性61
第二节抗体的分类及其生物学功能62
一、五类抗体分子的功能及特点63
二、抗体的生物学功能65
第三节抗体的基因及表达67
一、抗体的基因及表达67
二、抗体的多样性与多克隆抗体70
第四节其它Ig简介72
一、其它哺乳动物Ig简介72
二、乳中的免疫球蛋白73
三、禽类Ig简介75
第五章补体系统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79
第一节补体系统概述79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79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80
三、补体成分的理化特性81
第二节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与生物学作用81
一、经典激活途径(或传统途径)82
二、补体活化的凝集素途径84
三、替换激活途径(或旁路途径)84
四、膜攻击复合体的形成85
五、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的比较86
六、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86
七、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87
第三节MHC的基因和HL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89
一、 MHC的基因组成89
二、 HLA分子的结构90
三、 HLA抗原的分布91
四、 HLA的生物学功能92
第六章免疫应答96
第一节概述96
一、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96
二、免疫应答的场所98
三、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99
第二节抗原递呈99
一、抗原的浓缩99
二、APC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100
第三节细胞免疫应答102
一、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102
二、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102
三、T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103
第四节体液免疫应答107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107
二、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109
三、体液免疫效应110
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111
第五节免疫应答的调节112
一、分子水平的调节112
二、细胞水平的调节114
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16
第七章消化道黏膜免疫119
第一节黏膜免疫系统119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构成119
二、黏膜免疫系统的功能120
三、SIgA在黏膜免疫中的地位和作用120
第二节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及其作用121
一、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分类121
二、消化道微生物菌群的生理功能122
第三节消化道黏膜的免疫功能122
一、消化道的结构与免疫系统122
二、消化道黏膜免疫应答125
三、消化道免疫与疾病127
四、益生菌与消化道免疫129
第八章食源性感染免疫及免疫预防132
第一节机体的抗感染免疫132
一、食源性感染及其免疫132
二、黏膜及消化道免疫保护作用133
三、非特异的细胞与体液免疫作用135
四、特异性免疫的抗感染作用136
第二节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137
一、黏附与定植137
二、毒素138
三、真菌及其毒素的致病性139
四、细胞内寄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140
第三节食源性感染疾病与病原防控142
一、常见食源性感染疾病与病原的特征142
二、食源性病原生物学研究及其预防控制145
三、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148
第四节免疫预防及应用152
一、人工免疫152
二、疫苗153
三、免疫预防与食源性传染病的预防155
第九章超敏反应与食物过敏159
第一节概述159
第二节各型超敏反应160
一、Ⅰ型超敏反应160
二、Ⅱ型超敏反应163
三、Ⅲ型超敏反应164
四、Ⅳ型超敏反应165
五、各型超敏反应比较及防治原则167
第三节食物过敏及预防169
一、食物不良反应与食物过敏169
二、食物过敏原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170
三、食物过敏的机理及临床表现173
四、食物过敏的治疗与预防176
第十章抗原和抗体的制备与应用179
第一节天然抗原的制备179
一、抗原制备概述179
二、颗粒天然抗原的制备179
三、可溶性抗原的分离和纯化184
第二节人工抗原的制备186
一、半抗原与人工抗原载体186
二、半抗原与载体连接方法187
三、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连接物的分析鉴定192
四、免疫用抗原的处理与佐剂193
第三节多克隆抗体的制备194
一、用于免疫的动物194
二、免疫剂量、时间和途径196
三、动物血液或腹水的采集方法198
四、抗血清的分离和保存199
第四节抗体的纯化和鉴定200
一、除去杂抗体的方法200
二、特异性IgG抗体的分离制备201
三、免疫球蛋白片段的制备202
四、抗血清及纯化抗体的鉴定203
第五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抗体应用205
一、单克隆抗体概述205
二、单克隆抗体制备206
三、抗体应用与基因工程抗体简介209
第十一章抗原抗体反应与非标记免疫分析214
第一节抗原抗体反应原理214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机理与规律214
二、常用免疫分析技术概述218
第二节免疫凝集反应221
一、直接凝集反应222
二、间接凝集反应222
三、间接血凝试验224
第三节沉淀反应226
一、液相内沉淀反应226
二、免疫浊度试验227
三、凝胶内沉淀试验229
第四节免疫电泳技术231
一、免疫电泳231
二、火箭免疫电泳232
三、对流免疫电泳233
第五节补体结合与中和试验233
一、补体结合反应233
二、中和反应235
第十二章免疫标记技术及分析应用239
第一节免疫标记技术概述239
一、免疫标记技术原理与种类239
二、抗体(抗原)的标记与检测240
第二节酶免疫标记技术241
一、抗体与抗原的酶标记241
二、免疫酶技术的主要类型与应用246
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原理249
四、 ELISA常用技术类型250
五、 ELISA的实验操作与应用253
六、生物素亲和素(链霉亲和素)系统255
第三节放射免疫标记技术256
一、放射标记与检测257
二、放射免疫分析257
第四节免疫荧光与发光技术258
一、分子发光的概念258
二、免疫荧光技术259
三、发光免疫分析技术263
第五节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265
一、胶体金标记技术265
二、免疫胶体金的应用266
第六节免疫技术新进展268
一、免疫PCR268
二、免疫传感器269
三、免疫芯片271
第七节免疫分析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的应用272
一、食品分析检验与免疫分析273
二、用于免疫分析的食品样品准备与处理274
三、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276
四、兽药与兽药残留免疫分析方法特点278
五、食品污染真菌毒素的免疫学测定279
第十三章细胞免疫检测技术283
第一节概述283
一、免疫细胞的种类与检测283
二、细胞表面分子及其检测技术283
第二节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285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概述285
二、单个核细胞的分离286
三、T细胞、B细胞分离287
四、T细胞亚群的分离288
第三节免疫细胞鉴定与功能检测288
一、 T细胞检测288
二、 B细胞检测291
三、其它免疫细胞检测293
第四节流式细胞检测技术294
一、流式细胞检测仪的基本结构294
二、流式细胞检测仪的工作原理296
三、流式细胞检测仪在免疫学中的应用297
第十四章食品营养与免疫301
第一节营养免疫学301
一、营养免疫学的概念301
二、蛋白质、脂类及多糖与免疫302
三、维生素与免疫307
四、微量元素与免疫311
五、核酸与核苷酸与免疫315
六、植物化学物质与免疫315
第二节增强免疫功能的食品318
一、增强免疫功能的食品及其作用机理318
二、增强免疫功能食品的原辅材料与成分319
三、增强免疫功能食品的生产与监控321
四、增强免疫功能食品的检测及评价321
第三节增强免疫功能食品的功能评价322
一、功能评价的依据与内容323
二、增强免疫功能评价的实验项目与试验原则323
三、免疫调节作用的检验方法324
四、实验结果判定326
参考文献329
[ 展开全部隐藏部分 ]
责编推荐
本书的编写大纲经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编写委员审定,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主要读者对象,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分析检验与食品营养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作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药品检验监督管理与认证等部门的重要参考。